close
【心經】你不去苟且,世界就沒有曖昧
我們總是先認識了身邊的人,才認識了這個世界。
一個人,身邊有多少人,就有多大的世界,有什麼樣的人,就有什麼樣的世界。
 
這些人素養的高低,決定了你的高雅與低俗、遼遠與淺狹、明媚與卑瑣。一句話,他人的品質,就是你的世界的品質。
 
在自然的山水裡,無論走多遠,最後還要回到這群人當中。也就是說,你最終要回到自己的世界裡來。
 
遠足,是心靈的沐洗,是換一種方式讓精神突圍,是以自然的視覺,看清人的世界。
臨溪流以靜對,訪草木以素心,登高極目知天地之大,置己蒼茫知寸身之微。在與山水的相處裡,懂得了如何跟自我所在的世界相處。
 
自然示闊曠於萬物,只是想告訴每一個生命,走出自我的狹窄,不必為一人一事一物所拘泥,心無宕動,世界自風煙俱靜。
 
他人是你的魔障,倒不如說,你是自己的魔障。每個人跟外部世界鬥,說到底,是跟自己鬥。跟誰過不去,最後,都是跟自己過不去。
 
身邊的世界,總有你不喜歡的人,總有你厭棄的事,這些必然要來到生命中,它們來到,只是為揭示生活的真相,告訴你生活是怎麼一回事。
 
一個人的強大,就是能與不堪的人和事周旋,最終,戰勝懦弱卑怯的自己。
你救不起道德淪喪,但在一大片道德淪喪裡,你可以選擇自己巍ㄨㄟˊ然挺立。
 
諸事放下,一切皆勝。放不下,自掙不脫。
一個人,能釋懷,才能釋然,能在內心修籬種菊,自不必避車馬喧囂。
走千里萬里,逃不出自我的喧囂,就逃不開塵世的喧鬧。也就是說,你安靜下來了,這個塵世也就安靜下來了。
 
不會每一個人都不合你的胃口。如果你總是討厭別人,那麼先討厭了這個愛討厭別人的自己。先打倒狹隘的自己,才能接納寬廣的世界。
 
人往高處走,不是物質上追慕富貴,而是在精神層面上,與那些品高境闊的人交往。相看兩不厭,是因了趣味近;相嬉兩不忘,是因了志向合。
 
然後,山高水闊,相約走天涯。道不同不相與謀,其實說的就是不在一個世界的人,自難在一個語言系統。
 
人生,有時候會有一些小悲劇。譬如,你流落到了不喜歡的世界,已經夠悲哀了,卻還要悲愴地強顏歡笑,跟不喜歡的人,把貌合神離表演成情投意合,把厭惡表演成親昵,把痛苦表演為快樂。
生活,不是在逼良為娼,而是以此考驗你的通過性和忍耐力。你明白就是了。
 
這個世界,看似周遭嘈雜,各色人等,泥沙俱下,本質上,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。
你若澄澈,世界就乾淨;你若簡單,世界就難以複雜。
你不去苟且,世界就沒有曖昧。你沒有半推半就,世界就不會為你半黑半白。
有些底線是必須要堅守的。在原則那裡,你失守的越多,人生就淪陷得越多。
 
苟且與曖昧  2016 07 26 陳鐘恩先生心得
前言
苟且與曖昧不但不是普世的價值(普世的價值是理性、良知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、法治和人權),而且還應該是被世人唾棄的行為,可是它們卻一直存在在這人世間,古今中外揮之不去。何以故?說穿了,就是人類的貪婪心長養著它們,貪富貴、貪生怕死、貪得無厭。
 
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上個月應邀到日本演講,題目是《哪些人是有罪的?》,他說:「富是因為有錢,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。當然,有了錢也就不愁貴,有了權力以後,似乎也不愁沒錢……貧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,這是人之常情,也是正當的慾望,但是孔子說:『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,貧困是人人厭惡的,但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貧困是不可取的。』(註:語見《論語‧里仁篇第五章)時至今日,聖人二千多年的教導,早已變成老百姓的常識。但現實生活中,用不正當的方法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,不用正當的方法脫貧致富但沒有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。雖然痛罵著那些不用正當的方法脫貧致富了的人,但只要自己有了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,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。」
 
何謂苟且?何謂曖昧?
苟且是不守禮法、不務實際、隨隨便便、馬馬虎虎,曖昧是幽暗不明、含糊不清,不光明、是不可告人。凡是跟苟且有關的成語都是負面的,如苟且偷安、苟全性命、苟合取容、苟延度日、苟延殘喘、因循苟且等;
 
而曖昧則是不光明磊落、偷偷摸摸不可告人,這在不正當的男關係最適用。筆者就以楊丞琳所唱的《曖昧》歌曲的兩段歌詞來詮釋。「曖昧讓人受盡委屈,找不到相愛的證據,何時該前進?何時該放棄?連擁抱都沒有勇氣。曖昧讓人變得貪心,直到等待失去意義,無奈我和你寫不出結局,放遺憾的美麗停在道理。」一句「曖昧讓人變得貪心」,已道盡曖昧對世間真情的傷害;一句「放遺憾的美麗停在道理」,證明曖昧通不過道理的驗證。搞曖昧,筆者認為是人與人之間最齷齪的三個字。因為曖昧不清的人事物,不但只能於偷偷摸摸中短暫的存在,而且一旦東窗事發,則完全「失去意義」,沒有好的「結局」可言。
 
底線與原則
馬德先生的這篇約1000字的《你不去苟且,世界就沒有曖昧》文章裡,誠如林龍社長所說「認真看,字字句句直指人心」。筆者就以該文的最後一句「有些底線是必須要堅守的,在原則那裡,你失守的越多,人生就淪陷得越多。」抒發一些個人的心得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,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習性和脾氣。當名聞利養當前,你放得下嗎?真要放下,往往只是一個轉身,也許只要一個決心而已。然而,一個轉身、一個決心,說起來容易,如果當下正念不現前,很難「堅持原則不心軟、底線不跨越、做對的事不妥協」。那麼一般人到底要如何堅守底線與原則呢?有人以孔子所說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當作答案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絕對不是聖人才做得到的聖行,或許我們凡人無法隨時隨處做得到,但是我們可以以此為標竿,盡力做到。
 
結尾
所謂「覆巢之下無完卵」,這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最起碼精神。能如此,你就得往大處想、向上想,堅持原則、守住底線。
 
如果你興起隨隨便便、馬馬虎虎的苟且意念一次,那麼幽暗不明、含糊不清的曖昧情事就會一次再一次地接踵而至,一直纏繞著你,那麼你將被印證本篇文章作者馬德所說的「在原則那裡,你失守的越多,人生就淪陷得越多」。淪陷本指國土被占有,也指沉迷於某種事或人之中,難以自拔。
 
在畢業生尚流行簽紀念冊的年代,筆者為學生所題的共勉語多是「在不失原則的情況下,請盡量予人方便」,後來有機會在畢業同學錄首頁題的詞也是這一句。說句不臉紅的話,這句話也正是筆者一生奉為圭臬的座右銘。
 
面對苟且與曖昧,我們一般人真的難以堅守如孔子、孟子聖賢的「殺身成仁」和「捨生取義」的節操,但是我們可以盡力做到馬德說的「你救不起道德淪喪,但在一大片道德淪喪裡,你可以選擇巍然挺立」。願借此句話與在座的同學一起勉勵。告完完畢,謝謝。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會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